淄博新聞網訊 (全媒體記者劉琳)12月29日,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淄博市“‘十三五’成就巡禮”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七場,市民政局相關負責同志就“十三五”以來我市民政社會救助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,并回答了記者提問。記者從會上了解到,截至目前,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近6萬人。
城鄉困難群眾157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600.4萬元
“十三五”時期特別是近年來,我市民政社會救助工作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,牢固樹立“事爭一流,唯旗是奪”工作理念,聚焦脫貧攻堅、聚焦特殊群體、聚焦群眾關切,堅持“不漏一戶、不落一人”“應保盡保、應助盡助”的底線思維和工作原則,做到靶向發力,精準施策,充分發揮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,增強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政策覆蓋面不斷擴大,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。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,適度擴大低保覆蓋范圍。截至目前,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近6萬人;城鄉特困人員達到8048人,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8.4%;為城鄉困難群眾157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600.4萬元。
5年來城鄉低保標準逐年增長
保障水平不斷提升,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。在城鄉低保方面:我市城市低保標準由2015年底的每人每月450元增長到2020年的每人每月720元,增幅60%;農村低保由每人每年3050元增長到每人每年6480元,增幅112%。在特困救助供養方面:實現了由按供養方式確定供養標準到按個人自理狀況確定供養標準,基本生活標準分別由2017年的每人每月750元、每人每年5500元提高到2020年11月的每人每月990元和每人每年7500元。在臨時救助方面:支出型臨時救助標準調整為當地城市低保月標準的3-12倍,重大困難可采取“一事一議”方式適當提高保障標準,并實現了臨時救助標準的城鄉統一。
救助服務能力不斷增強,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。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正面輿論引導效應,加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公示。同時,立足于“讓百姓少跑腿、信息多跑路”的要求,不斷增強救助服務能力,讓“小手機辦大事情”“自助申請”低保成為常態和長效機制。
探索建立特殊困難家庭人員長效救助機制
救助長效機制建立健全,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生活質量大大改善。根據市委主要領導批示,今年3月份,我市開始探索建立特殊困難家庭人員長效救助機制。該救助機制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對符合要求的特殊困難家庭人員分類、分標準、分時段提供專業化、規范化的長期照料護理服務;對其中的因病住院治療人員合規醫療費用予以全免;對困難家庭學生發放生活補助金,對重度失能人員發放節日慰問金,讓惠民政策徹底落實真正落地,確保這部分特殊困難群體更體面更有尊嚴更有質量的生活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評估認定符合照護條件的各類失能人員共計14764人,其中包括低保對象5683人,特困供養人員7834人,低保特困人數占全部失能人員的91.55%。近日,會同財政部門,共為1.5萬名特殊困難家庭人員下撥照護、學生救助、醫療救助市級資金1970.5萬元,確保各類特殊困難家庭人員生活、學習、醫療有保障、有提高,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,生活尊嚴進一步增強。
編輯:張劍